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_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11 10:20:45 人阅读
导读:45亿已经安然入袋。央视这次突然开炮并不是没有征兆的,7月18日发改委的一份文件就点名批评了体育俱乐部海外收购的事情,央视这个节目一定是有上峰旨意的。对于中超来...

45亿已经安然入袋。

央视这次突然开炮并不是没有征兆的,7月18日发改委的一份文件就点名批评了体育俱乐部海外收购的事情,央视这个节目一定是有上峰旨意的。对于中超来说,受到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内忧外困的江苏苏宁,他们接连被央媒点名批评,未来前景难测。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国内出现了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2016年11月,国内外汇净流出就高达2000亿美金,国家的外汇储备也不过2-3万亿美金,如果照这个速度流出,我国的外汇储备很快就将耗光。资金外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导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收购国外俱乐部是洗钱的一个重要手段,苏宁收购国米,中资收购AC米兰这两起交易都涉及到数十亿的资金交易,引起国家监控机构的注意在所难免。苏宁接手足球之后大手笔频出,江苏苏宁天价引进特谢拉、拉米雷斯就有不正常的迹象了,两个人的转会经纪人费就高达数百万欧元,很难相信其中没有猫腻。国际米兰的体量更大,每年转会投入少则几千万欧元,多则几亿欧元,这么大的现金交易想从中洗点钱出来太容易了。

国内实体经济不景气,有企业企图通过转移资产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这样的行为国家监管机构正在大力打击。从央视节目反映出的信号来看,苏宁已经被上面盯上了,他们的资金流转情况也可能会被调查,如果查不出问题还好,如果查出问题,那么江苏足球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国家的金融安全是第一位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收购海外俱乐部,一旦涉及洗钱和转移资产,相信有关部门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①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发展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品牌。

②有利于推 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走出去过程中,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积极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

③有利于 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推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我国企业也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化的经营,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我国企业将海外并购作为战略选择,也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应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必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的记者安凌飞认为,2015和2016年是中国海外并购井喷的两年。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180.2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在连续13年增长后位列全球第二;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701.1亿美元。

就拿复星和万达来举例,截止2017年,复星进行了多达15次的并购,涉及领域遍布银行、保险、基金的金融业、酒店度假村、石油、医药和餐饮等。在复星董事长郭广昌看来,复星的投资是“形乱而神不乱”。所有的投资都围绕两个主线,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二是在这不同的阶段里面,中国人需要生活方式提升所带来的消费提升。

而与复星相比,万达的投资标的相对简单,主要围绕两大板块:商业地产相关与文化娱乐体育。2016年,万达集团相继投资并购美国卡麦克、欧洲Odeon &UCI、北欧院线集团三大院线,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在全球电影市场的份额已超15%,并占据欧洲、北美、中国电影院线市场首位。同时,万达以35亿美元购入美国传奇影业控制权。

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来,国际化的动机有三个:一是做大企业规模,有些产业要做大规模,必须国际投资,特别娱乐、体育行业;二是成为国际企业;三是规避经营风险,跨国发展意味着减小企业经营风险。万达集团自2012年启动国际化以来,业务遍及全球,通过海外并购万达在不动产、电影运营以及体育产业三个领域均快速做到了世界第一。

2017年全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现投资1200.8亿美元,同比下降29.4%。不顺利吗?并非如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其实是近十年左右兴起的浪潮,尤其是欧债危机给中国资本提供了很好的收购并购机会。但随着大量资本短期内涌入国际市场,热门投资目的国自然不得不对此保持警惕心理,甚至推出了一些针对中国资本的政策性壁垒。2017年起,中国也从一开始的大力提倡“走出去”,转变为越来越注意控制资本的合理流向,开始由海外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

以我所在的德国为例。纵观近年来的趋势,中资2016年在德国的投资额几乎是2015年的10倍。虽然2017年海外投资总额下降,但德国始终是热门目的地,投资总金额高达137亿美元,比2016年又增长了9%。中资这样大规模的涌入,哪个有脑子的国家能不产生些担忧和顾虑呢……

更何况,中资经理人精明强势又有钱,先后收购了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德国“隐形冠军”普茨迈斯特等优质企业,2018新年伊始又传来吉利收购戴姆勒9.69%市值75亿欧元股权的重磅消息,这样大张声势、大举进入,无疑受到了德国和欧洲各方的很大关注,“中国威胁论”重新抬头,德国乃至欧盟层面都开始制定政策,针对中资流入构建贸易壁垒。

德国联邦议会2017年7月新修改了《对外经济条例》,政府可干预的交易监管对象从原来的军工、信息安全领域扩大到了涵盖各类涉及本国“关键基础设施”的企业。也就是说,能源、信息技术、通讯、交通运输、健康、水、粮食、金融等行业今后在德国都属于“关键基础设施行业”,为上述行业提供专用软件、云计算服务以及电信基础设施的企业也不例外。欧盟国家以外的投资者如果有意收购上述行业德企25%以上的股权,必须向德国政府申报。

可以想象,未来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收购并购行为,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技术类企业,都可能会被拿到“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德国对短期内大量涌入的中国资本十分紧张,但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统计数据,2016年德国获得的国外直接投资项目中,前三位的新建投资项目来源国分别是美国(占所有项目的11%)、中国和英国(各占7%)。而且中国企业主要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在德投资,投资额只相当于德国在华投资的10%,相对仍处于起步阶段,距离耸人听闻的“买空德国”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

中国海外并购的过程,也是中国资本、中国经营者、中国制造逐渐走向世界、被全球化大市场所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就中国与德国经济合作前景来看,在二者经济高度依存、政治相对稳定的大背景下,我个人保持相对乐观态度。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还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产业转移的动力是利润最大化原则。有利于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国家而言,当然是走出去,打响国内品牌,走国际化路线有利于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参与国际高水准的竞争,提升综合国力。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