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休假政策_年休假的规定2020?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1 13:08:14 人阅读
导读:2020年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端...

2020年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和中秋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8日(星期日)上班。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如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中央明确:跨省跨境旅游暂不恢复

日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文旅部、卫健委:疫情期间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4月13日联合印发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通知要求,旅游景区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做好游客信息登记工作。

专家说法:五一如要出行建议以室外活动为主,4月15日,李兰娟院士表示,在做好防疫情输入、反弹的工作的前提下,复工复产复学以及适当的旅游都是可以的。“大家应该利用这个节日好好休息,也可以适当地到人员不是集聚太多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全球疫情形势下,不建议出国游,在中国旅游还是最安全的。”


4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建议市民五一假期出行多选择室外场所,人群聚集时需要戴上口罩。“旅游场馆里最担忧的的是吃饭地方,可以自带干粮,或者选在宾馆房间里自己吃饭。”

本人是党政机关工作多年的公务员,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简单历程

1、早在199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完成工作、生产任务,不另增加编制和定员的前提下,可以安排职工的年休假,职工年休假的天数要根据各类人员的资历、岗位等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最多不得超过两周。但在实际工作中,年休假制度在执行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实行年休假制度的仅仅只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一部分团体、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团体以及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实行年休假2)在已经实行年休假制度的单位,因工作繁忙等等的原因,许多职工实际上多年并没有享受年休假待遇3)职工因单位工作需要未能享受年休假的,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

2、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2007年,国务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的方式,制定并发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尤其应该重点特别强调的是该条例的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负有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的法定义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年休假最基本的条件是: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能冲抵年休假的假期。这是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也是国家基础性、专门性的法规,比较宏观、概括

3、2008年09月1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做为《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细则,就一些具体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属于与条例的配套的行政规章层次。该《办法》明确: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均适用本办法。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时间确定。很多人以为:以“企业职工”命名的行政规章,应该是仅仅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职工,并不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这种理解其实是错误的。该《办法》第十七条非常明确地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依照本办法执行。”这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中除在编人员之外的、与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其他职工,也要按此执行。

二、关于2020年休假的具体政策

1、2020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1号),其中明确规定:“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安排补休,未休假期的工资报酬应按照有关政策保障落实。”

2、2020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0〕4号) 中明确规定:“对于因执行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医务人员,在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优先安排补休。”

更明确地说:延长春节假期的通知中所说的“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职工,包括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期间上班的企业职工。第二个政策,仅适用于医务人员

3、2020年02月0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人社部发〔2020〕8号)明确规定:“对在春节假期延长假期间因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职工,指导企业应先安排补休对不能安排补休的,依法支付加班工资。”

三、回答题主的问题:单位群里通知:按照国家规定,今年带薪年休假全部取消!是真的吗

综上所述:带薪年休假是国务院依法制定的行政法规,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从立法的角度讲:是国家基本政策,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是说取消就可以取消的,国家也从来不会干如此朝令夕改、荒腔走板的事情。否则,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普遍性将如何体现?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至于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受到影响的法定假期、带薪年休假,国家政策也很明确地要求安排补休;对于不能安排补休的,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这也是非常明确的。

以上所列举的政策文件中,压根儿就没有取消休假一说。因此可以断定:今年带薪年休假全部取消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另外,不论什么人,什么单位,也要正确地理解国家政策,千万别歪嘴和尚乱念经。

小贤老师认为,五一会放假的,因为之前清明节放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还是按照国家规定在法定节假日放假了。

一、我们来回顾一下2020年最新的放假通知。

早在三月中旬,多家媒体已经发出2020年最新的放假通知。

  • 1、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 2、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
  • 3、端午节:6月25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3天。
  • 4、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

以山东省为例,他们也早早在3月13日发布通知,规定五一放假5天,没有接到教育部的通知,山东也是如实按照计划进行放假。


二、第二批开学地区选在4月7日开学,说明大部分地区都不会在法定节假日补课。

我国现在有13个省市明确了开学时间,分别是黑龙江、吉林、河南、福建、湖南、江西、海南、广西、安徽、甘肃、浙江、辽宁、山东。

他们均选择在4月7日以后开学,避开的清明节假期,说明这些地区不存在利用法定节假日来进行补习,所以说,五一放假是大概率事件。

三、法定假期不补课?那学校会利用什么时间段赶上教学进度?

按照现在的开学时间和教学进度,按正常的休息是完成不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的。

如果法定节假日不补课,学校就会采用周六正常上课(也就是单休),压缩暑假假期进行补课,从而赶上教学进度。

但是每个地区的开学时间不一样,除了法定节假日不补课,周六上课相同外,暑假的压缩会更根据地区不一样、教学进度不一样进行时间上的调整。

总结: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区教学进度都赶不上,补课是被逼无奈之举。补课的时间大都会在周末和暑假,学生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最后,因为法定节假日已早早定下,大部分地区都不会在法定节假日进行补课,大家可以放心。

【我是小贤老师,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其他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疫情原因在家不上班,在家期间公司该给员工发多少工资呢?
在家期间算是带薪休假吗?应该照常给吗?
员工: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我们也想去上班啊!
老板:我比你们还急呢!
别急,看看你“假期”干了啥再说!

年休假,工龄满一年的,每年是5天。工龄满十年的,每年是10天

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状况,全国各地的开复工时间都在往年基础上向后延迟了2周左右,其中湖北省应该延迟更久。


所以对国家一季度的整个经济形势影响还是挺大的。根据2020年的节假日安排,除去已经过完的春节,剩下的节日里,我认为首先很多单位的年休假会取消或者压缩;其次学校的假期会缩短;最后其他法定节假日调整可能性不大。毕竟调整法定节假日会造成其他方面的社会影响,比如旅游业、影视业等服务性行业。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