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致残残疾人补贴_农村一级残疾户每月有多少补贴?

来源:大律网小编整理 2022-06-20 12:41:07 人阅读
导读: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说结论:残疾军人不得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军人享受的是残疾抚恤金,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发放。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残疾军人不得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军人享受的是残疾抚恤金,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发放。

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一直将军人做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享受的各项待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兵役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出现役军人,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优待。”正是根据兵役法的原则规定,国务院根据法律,依法专门制订并发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所有涉及军人的抚恤优待事项进行了细化和明确。《条例》中专设残疾抚恤一章,把军人残疾分为因战残疾因公残疾因病残疾三类,分别加以规定。并明确军人残疾由重到轻分为一级至十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相应的残疾抚恤金,由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机构改革以前由民政部门)负责发放。

必须重点强调的是:国家高度重视所有涉及军人的切身利益的事项,例如安置政策,抚恤优待政策,为褒扬烈士精神,还专门制订了《烈士褒扬条例》,对烈士及其遗属的待遇做出了详细的安排。也就是说:1、军人中的残疾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在国家专门制定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做出特别规定,残疾军人是特殊类型的残疾人。实际上,残疾抚恤金标准比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高得多2、因工伤和职业病造成的残疾,其待遇在《工伤保险条例》中加以规定,残疾职工也是特殊类型的残疾人。3、国务院制定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只适用于普通残疾人。

也即:残疾军人、残疾职工是两种特殊原因造成的特殊类型的残疾人,其政策待遇由特别政策——即两个条例——予以特别规定,除此之外的其他普通残疾人,才按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执行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在政策衔接部分明确地规定:“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

所以说,不同原因形成的残疾人,适用不同的政策,每一个政策也各有其适用对象,即不能相互混淆,又不能重复享受完全不同的两项政策。这一点,提请广大残疾人朋友千万注意。

更明白地说:享受残疾抚恤金的残疾军人,不能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至于残疾军人享受的抚恤待遇,称为残疾抚恤金,体现在每年八.一之前提高的抚恤标准上。例如:从2019年8月1日起,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为每人每年88150元、85370元、82570元,分别比2018年提高了8010元、7760元、7510元。

最后特别强调一句:因政策规定“因病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的,享受抚恤。”也就是说:七级至十级的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并未纳入到抚恤范围。在此类情况下,已按普通公民条件办理了残疾人证的原残疾军人,只要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相关政策规定的,应该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不过,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特殊情况极少出现。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一律不得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

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是可以领到国家补助的,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当地民政部门对无生活来源和身有残疾的公民是有一定帮助办法和优待政策,也有一定限度的资金支付;具体各地不一样,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咨询。

国家补贴政策:

1)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残疾人,应按当地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全额补贴;

2)减免农村残疾人义务工、公益事业活动及其他社会负担;对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集资费;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人的残疾人,应优先安排进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

3)优先照顾残疾人子女及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入托;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残疾儿童、少年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残疾人的子女入学,凭当地乡镇、街道以上残联证明免收学杂费;对到区、县(市)以外就学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由乡镇、街道和有经济条件的社区居委会、村两级补助生活费、交通费,区、县(市)补助学习费用;凡获得中专以上学历(含中专)及被评为三好学生(含校级、区级、市级)的职高、技校的残疾学生,经区、县(市)残联审核,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经费在本级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4)残疾人凭残疾证在乡镇(含乡镇)及其以上医院(卫生院)就医,免收挂号和注射费(不含一次性材料费),并实行挂号、交费、化验、取药四优先。生活水平在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以下的特困残疾人,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不含省级)急诊治疗和住院治疗,凭当地乡镇、街道以上残联证明,给予减免30%的床位费、护理费和手术费;不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且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接受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手术及其它康复医疗,其费用经本人申请,乡镇、街道残联证明,区、县(市)残联审核,在当年区、县(市)康复经费中酌情予以补助。

因公致残的伤残军人的家属的生活补贴多少?这样的提法一楼回答你一点也是不错的,残疾军人除了抚恤金以外,就是有补贴也是针对残疾军人本身的。依据本人自己(因战五级残疾军人)的多次经历,一旦残疾军人自己家庭发生临时性困难时(比如家属生大病、住院手术、灾祸等等),只有残疾军人自己向户籍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附上相关凭证),经过街道、乡镇政府的核准,送交区县市级民政部门优抚科批准,就能得到一次性的“家庭困难生活补贴”,其数量是有限止的,一年累计不超过3000元。

一级残疾属于重度残疾人,农村按不低于80元/月·人的标准发放。逐年提高,逐步实现统一城乡补贴标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照残疾人的不同困难程度制定两项补贴的分档补贴标准,提高制度精准性,加大补贴力度。各地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根据《关于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二、主要内容 (二)补贴标准。 1.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家庭内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30%-40%发放生活补贴,低保家庭内的非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25%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取消原低保内重度残疾人重残补贴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对残疾人的增发部分补贴。 低保家庭外的无固定收入智力、肢体、精神、盲视力重度残疾人按照当地低保标准100%发放生活补贴,家庭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2倍以内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特殊困难残疾人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60%发放生活补贴,同时取消原低保外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金。 2.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镇、农村分别按不低于120、80元/月·人的标准发放。逐年提高,逐步实现统一城乡补贴标准。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按照残疾人的不同困难程度制定两项补贴的分档补贴标准,提高制度精准性,加大补贴力度。各地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三)补贴形式。残疾人两项补贴采取由金融机构打卡的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划分补贴类别和标准,采取凭据报销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四)政策衔接。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同时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既符合残疾人两项补贴条件,又符合老年、因公致残、离休等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条件的残疾人,可择高申领其中一类生活补贴(津贴)、护理补贴(津贴),不重复享受。 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残疾儿童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可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或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残疾人不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不计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收入。

因公伤残但又沒及时办理残疾证的,能得到哪些相应政策的照顾?国家为了关心和照顾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对残疾人实施了定期优惠补贴待遇,

残疾人必须带上医生诊断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书面申请书,村委会证明去县残联申请办理残疾,经残联办审核合格后,到残联办组织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确认级别,可到残联领取残疾证件,便可享受残疾人补贴待遇。

由于因公造成伤残,也可找到致残单位,让他们给你适当的生活补贴,并帮助你很快办理残疾证。

有正式工作的残疾人可以享受两补吗?

有正式工作的残疾人只要有残疾证,并且是一级或二级残疾,可以同时享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三级残疾只能享受生活补贴;四级残疾没有补贴。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如果你已领取以下几类补贴,那么不能再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

一是领取工伤保险生活护理费;

二是纳入特困供养人员供养;

三是享受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

四是领取老年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

五是领取因公致残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

六是领取离休福利性生活补贴(津贴)。

所以有正式工作的残疾人可不可以享受两补,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我是村官阿丽,欢迎大点关注、点赞、评论。您的每一次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展开原文 ↓

更多 # 相关法律知识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2
    律师解答

    律师根据问题描述给予专业意见

  • 3
    采纳

    采纳回复意见,确认得到解答

Copyright 2004-2021京ICP备18032441号 有害信息举报:线上咨询律师  线下门店解决问题

Copyright © 2020-2021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侵权信息举报